国产片+人+综合,色婷婷av视频一二三区,黎明破晓前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乖宝撞的你舒不舒服h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m.10keji.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四本“民生賬”算出群眾“獲得感”——甘肅岷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http://m.10keji.com2020年08月17日 10:48教育裝備網

  從縣城乘車出發,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行駛半個多小時后,記者來到了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西北部的西寨鎮田家堡教學點。抬眼望去,一棟嶄新的二層教學樓矗立在校園里,鮮艷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孩子們正歡快地做游戲。

  過去,田家堡村有一個教學點,是在村頭戲臺院里蓋的幾間土瓦房,沒有圍墻和校門,課桌椅和門窗也破爛不堪。2016年8月,該校校長肖冬強來校時,學校只有兩名老教師和19名學生。“現在,我們有8名教師,47名一至三年級學生和66名幼兒班孩子,新學校建好了,年輕教師也有了,教學質量年年提升,在鎮上就讀的學生又回來了。”肖冬強高興地說。

  和田家堡教學點一樣,西寨鎮還有一個教學點和4所村小,也都實現了教學質量和學生數量“雙回升”。這得益于近年來岷縣在脫貧攻堅中,堅持把“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教育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實施的一系列教育工程,使得農村薄弱校在學校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學習方式改變上都找到了新的路徑。細算一下,這些舉措背后有4本溫暖的“民生賬”。

  算好經濟賬——

  窮縣也能辦出“大教育”

  岷縣位于甘肅省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是甘肅省18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我國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這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貧困程度深,脫貧成本高。截至2019年底,岷縣未脫貧人口還有4800戶、1.43萬人。

  教育發展不均衡是多年來岷縣教育面臨的老問題,尤其是地處偏遠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由于辦學條件差、生源流失嚴重,教學質量無法保障,這些難啃的“硬骨頭”長久以來制約著當地教育發展。

  眼前的現實逼著岷縣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下大力氣抓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縣里克服很多困難,把最好的土地給教育,想方設法‘擠’出資金投入到教育上。”岷縣教育局局長徐進說,岷縣新建或者改擴建學校所需的地皮都是政府無償劃撥的,基本上沒花錢。

  洮河西岸,一棟紅白相間的建筑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格外醒目。這是岷縣西江鎮中心小學2015年秋季投入使用的一棟新教學樓。“新校舍寬敞明亮,還有多媒體教室,教育教學環境一點兒也不比城里學校差。”談及學校的變化,校長后治新臉上樂開了花。

  據統計,近3年,岷縣投入3.86億元,先后新建、改擴建學校264所。僅2019年至2020年,就規劃“兩類學校”建設資金7201.76萬元,其中寄宿制學校48所,涉及資金5879.24萬元;小規模學校21所,涉及金額1318.15萬元。“資金來源一是靠爭取項目資金,二是靠縣級配套,三是靠社會各界捐助,‘多條腿’走路為教育優質發展搶得了先機。”徐進介紹。

  算好均衡賬——

  下活城鄉教育“一盤棋”

  長期以來,由于教師留不住、教學質量下滑、學生流失嚴重,許多農村學校逐漸成了“空心校”。

  “岷縣農村教育在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后,還要面對‘好不好’的問題。”在岷縣教育局副局長李鑫看來,農村教育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全縣教育均衡發展的水平。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岷縣給出的答案是:組建聯盟共同體,盤活教育資源,實現城鄉學校優勢互補、合作共進。2016年,該縣以城區優質學校為核心,輻射鄉鎮農村學校、城區薄弱學校,成立了16個教育聯盟共同體,覆蓋全縣幼兒園至高中各個學段,并確定8所學校、幼兒園開展一體化辦學試點。

  聯盟共同體著力推進管理、教研、師資、學生4個層面的建設,形成了“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進”的協作機制,有力推動了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定期舉行公開課、示范課、研討課等,使其成為農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在聯盟共同體的驅動下,中寨初級中學與岷陽初中“搭”上了線,教育教學工作實行捆綁式考評。“城區優秀教師不斷來‘傳經送寶’,我們的教師也不定期去城里學校跟班學習,教師們的觀念轉變了,教學方法更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教育質量上升很快。”中寨初級中學校長蔣宗平說。

  在此基礎上,岷縣還構建了“高效課堂+片區教研中心、教育聯盟、送培送教”的“1+3”教育教學協作機制,著力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同時,城區學校的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專業教師以“走教”形式支援農村學校,促進了教師流動、師資共享,下活了教師隊伍“一盤棋”。

  算好安全賬——

  師生和家長的心踏實了

  2015年,馬睿被任命為岷山九年制學校校長。在此之前,他是岷縣三中的副校長。盡管有著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但到任岷山九年制學校的第一天,馬睿就被眼前的景象“唬”住了。

  先看學校。一是“擁擠”,學校占地僅20畝,663名學生,只有一棟4層的教學樓;二是“破爛”,坑坑洼洼的土操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三是“混亂”,沒有圍墻,外人可以自由出入;四是“安全隱患”,沒有宿舍樓,初中300多名學生只能在民房租住。這樣的辦學條件,學生和家長自然“用腳投了票”,每年都會流失幾十名乃至上百名生源。

  接著看教師。所有教師每天晚上分組查崗,加之居住分散,教師負擔加重。長此以往,教師的精力都沒法放在教學上,許多人也想方設法調走了之。

  家長的意見更大。在外租房一個月最少也得300元,無形中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最“糟心”的是,一些孩子在外租住缺乏監管,也沾染了一些“壞毛病”。

  “學校要讓老百姓滿意,首先得‘安全’,讓師生和家長的心踏實了。”在深入了解校情后,馬睿的第一把火“燒”在了辦學條件改善上,共協調項目資金521萬元,置換了村民的一處院子建起了3層住宿樓,操場硬化了,圍墻也修起來了,在外租住學生全部搬進了新宿舍。

  緊接著,學校提出了網格化管理思路,每天晚上由校領導和中層領導、值周教師以及宿管教師負責查崗,其他教師則集中精力批改作業、備課、搞教研,教學質量有了保障。同時,下大力氣推行養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校園風氣和氛圍迅速改變,學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學習上,學習成績隨之提升。

  當地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3年來,岷山九年制學校中考成績逐年上升,學校綜合排名在全縣26所初中由墊底上升至中間水平。與之對應的是,學生數量也逐步上升,目前全校學生達到770人,每學期都回流五六名學生。

  岷山九年制學校的變化并非個例。近年來,岷縣加強以“三防”為主的校園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實行校園封閉性管理,構建學校網格化、精細化安全管理機制,全面提升了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目前,該縣已創建市級“平安校園”47所、縣級“平安校園”347所,師生和老百姓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算好民心賬——

  扶貧先扶智

  今年18歲的張貴清,家住岷縣閭井鎮,是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19級汽修專業學生。小學畢業后,他跟隨父母去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因為學習跟不上就不再上學,到當地一個汽修店當學徒。

  “我學了兩三個月的汽修,特別累,覺得挺后悔的,還是上學好,但是又不想在鄂爾多斯讀書。家鄉老師也打電話讓我回來讀書,和父母商議后,我就又回來了。”張貴清說。

  重新回到校園后的張貴清比較內向,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學交流。班主任王文強發現后,就經常找他談心談話,教師們也想辦法為他“補課”。慢慢地,張貴清變得開朗了,和同學們打成了一片,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我打算畢業后再到高職院校深造汽修專業,將來可以開一個汽修店,自己當老板”。

  近年來,岷縣堅持把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作為當前教育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制度保障、動態監測、摸排勸返、愛心幫扶等舉措,確保了學齡人口不因貧困輟學、不因家長缺乏重教意識輟學。據統計,目前,該縣控輟保學累計勸返學生79人,其中54人已畢業,25人在校就讀,還排摸出易輟學學生114名。對于這些學生,學校制定了“一生一案”等保學措施,因材施教,實現了“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的目標。

  此外,岷縣精準對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完善減、免、助、獎、貸、補多元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僅2019年,當地就落實各類助學資金1.003億元,受惠學生7萬人次;多渠道籌措資金1353.5萬元,連續兩年對考上本科及以上的2707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標準進行資助,有效解決了因學致貧和因學返貧問題。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精準扶貧的重要任務。”徐進說,岷縣還將在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鞏固提升控輟保學成效、拓展救助渠道、打造教師隊伍、深化教研教改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高質量高標準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