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人+综合,色婷婷av视频一二三区,黎明破晓前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乖宝撞的你舒不舒服h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m.10keji.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攜手成長 助力鄉村教師發展——海南省“雙五百”人才工程師資培訓項目實施15年回顧

http://m.10keji.com2020年06月30日 09:48教育裝備網

  海南省“雙五百”人才工程項目,即“面向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頂崗支教與師資培訓項目”。該項目由海南省相關部門負責組織領導,由海南師范大學具體實施。項目于2006年啟動,每年從海南師范大學選派500名優秀師范生到海南省中西部11個少數民族和貧困市縣的鄉鎮中學頂崗實習,同時,從上述地區學校置換選派500名鄉村教師到海南師范大學脫崗培訓。2010年,海南省啟動了新一輪“雙五百”人才工程,并將其列入海南省支持中西部市縣人才工程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中。2015年,“雙五百”項目被納入海南省中小學“好校長、好教師”培養工程(2015—2020年)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

  15年來,“雙五百”人才工程項目一方面為優秀師范生提供了崗位實習、施展才華、播種希望、放飛夢想的廣闊天地,另一方面為鄉村教師構建了“回爐充電”、開闊視野、完善自我的機會和平臺,使農村中學和大學結成伙伴關系,攜手成長,共同發展。截至2019年12月,完成頂崗實習與置換培訓16期,共有11個中西部市縣鄉鎮初級中學5320名教師(占11個市縣初中教師人數的70%以上)到海南師范大學和海口地區優質中學開展近兩個月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集中培訓和跟班學習。共選派了9950名優秀畢業生到置換學校支教實習,支教學校數達1900多所,不僅提高了少數民族與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時也提升了師范生的專業情意和實踐能力,優化了師范大學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將教師培訓嵌入大學精神與文化之中

  海南師范大學以服務基礎教育、為地方培養優秀師資為己任,把“雙五百”人才工程項目作為學校重要工作來抓,舉全校之力推進。一是成立了以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校有13個專業學院參與了“雙五百”人才工程項目,相關學院院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院長具體負責,建立了上下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絡。二是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學校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繼續教育學院、教務處、各專業學院等相關單位的職責、任務以及相關的考評、監督辦法,保證了項目有序、有力、有效推進。三是注重智力、物力資源投入。學校強調要讓更優秀的教師走進培訓課堂,每年有近百名教授、博士參與培訓工作。同時,學校為培訓全方位開放多功能報告廳、多媒體網絡機房、各類教學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先進教學設施設備,并竭盡所能改善學員的食宿條件。四是拓寬渠道,讓農村教師真正走進大學。凡是各專業學院舉辦的學術報告會,都組織學員參與;建立本科生與學員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機制;充分利用大學的圖書資源,組織鄉村教師開展讀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通過這些做法引領鄉村教師走進大學,接受大學精神與文化的熏陶與感染。

  實現教師教育職前與職后融合互通

  項目構建了以海南師范大學為平臺,整合海南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以各市縣教育部門、教師研訓機構為依托,師范生頂崗實習與農村教師脫產研修相結合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采用“研修預熱—在崗帶徒反思—問題診斷與理論研修—跟崗體驗—校本實踐與跟蹤指導—考核總結提升”的六環節鄉村教師培訓模式,建構了立體化、全程性的貫穿4年的“4環節+1核心”(“見習、實訓、實習、研習”4環節,“頂崗”1核心)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優秀師范生頂崗實習,解決鄉村教師培訓中的工學矛盾和結構性缺編問題。鄉村教師脫產培訓前,通過在崗帶徒指導支教生熟悉教學環境和教學任務,而后在支教點安排駐點教師,組建集海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論教師、實習所在市縣優秀教師、實習校教師于一體的指導教師隊伍,對學生的支教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指導。為師范生構建實踐實習平臺,為鄉村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支持,為支教學校注入新生力量,使當地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師范院校、師范生、鄉村學校與鄉村教師的多方共贏。

  立足鄉村教師實際需求設計培訓課程

  培訓前,通過網絡問卷、座談訪談、課堂診斷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農村教育教學、鄉村教師發展的現狀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為依據制定培訓的目標和主題,設計培訓課程和模塊。課程主要分為以下3個部分:一是師德修養——通過師德報告、專題講座、體驗分享、互動交流等方式,引導教師立德樹人,不斷提升人格修養和學識修養,樹立師德為先、學生為本的理念,激發教師關愛學生、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熱情。二是知識與能力——結合農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實際,圍繞新課標解讀、教材分析、有效教學設計等專題,通過微格診斷、專家講授、案例分析、問題研討、集體備課、課例研修、跟崗學習、返崗實踐等研修方式,更新、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三是實踐與反思——以在海口地區省市基地學校跟班學習為重點,通過體驗觀摩基地校指導教師教學、管理,參與基地校教研活動等,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結合在崗帶徒、返崗實踐、網絡研修等環節,內化、轉化學習成果,實現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

  組建“三人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師隊伍

  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多種形式把省內外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整合起來,組建一支兼顧理論與實踐的“三人行”培訓指導團隊。一是海南師范大學及省外高校各學科知名教學論專家和學科專家,二是省市縣優秀教研員,三是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國家級別骨干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其中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比例占到了80%以上。大學教師、省市縣教研員、一線優秀教師,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文化,理論導師幫助學員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煉教學特色和教學主張;實踐導師聚焦課標、教材、課堂、課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位一體”的教師隊伍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解決了教師培訓中常見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創設“引、研、導、修”六環節培訓模式

  項目在實踐中總結和探索出了“研修預熱—在崗帶徒反思—問題診斷與理論研修—跟崗體驗—校本實踐與跟蹤指導—考核總結提升”六環節研修模式。

  環節一:研修預熱,訓前動員熱身,明確任務和要求。

  環節二:在崗帶徒,言傳身教,教學反思,梳理教學經驗,發現問題與不足。

  環節三:問題診斷與理論研修,理論引領,名師示范,拓寬教育視野、更新教學理念、夯實學科知識、打磨教學技能。

  環節四:跟崗體驗,名校浸潤,師徒結對,名師指導,體驗反思,“看、聽、議、思、寫”相結合。

  環節五:校本實踐與跟蹤指導,學習遷移,轉化理論,改進行為,跟蹤問效,全周期管理,建立專業持續發展機制。

  環節六:總結與提升,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即時反饋,凝練特色,生成資源。

  該模式始終抓住理論和實踐兩個基本面,通過“專家引領”“示范指導”“同伴交流”“過程追蹤”“即時反饋”“成果分享”等階段,采取互動式、參與式、情境式、案例式等多種研修方式,注重交流、分享、反思、實踐,實現學員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再提升和實踐再超越,確保學員將所學內容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困惑,提升教學經驗,生成研修成果,改進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

  以跟蹤指導深化拓展培訓的實踐效果

  為了強化學員訓后教學行為的改進,在學員返崗實踐期間,項目聯合11個市縣的教育部門與教師研訓機構,根據項目市縣學員與學科分布,組建了由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市縣教研員、骨干教師組成的230多人的省市縣跟蹤指導團隊,按照片區教研活動組織的思路,在11個市縣協同開展包括診斷示范、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等內容的跟蹤指導活動。2019年,11個市縣組織開展學科集體備課、磨課120多次,指導教師開展示范課、組織課后交流研討、做專題講座近100場。跟蹤指導活動,一方面發揮了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內化、提升了學員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另一方面,構建了常態化的省市縣教師協同研修與交流機制,進一步拓展、深化了項目實施的實踐效果,為學員的專業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持服務。

  以多元化考核評估促進項目實施效果提升

  項目將過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實施量化管理,加強績效評估。項目結束以后,從項目設計、組織管理、培訓實施、學員反應、行為改進和生成成果6個層面,設計了8類涉及項目各個方面的多維度問卷和量表,涵蓋項目滿意度評價、學員評價、授課教師評價、跟崗基地學校評價、班主任評價、項目市縣組織管理評價等,參與評價的人員包括學員、班主任、授課教師、實習生、項目組等。經過定量統計分析,評選先進、優秀組織單位,先進、優秀基地學校,優秀學員、優秀授課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等各若干名,通過多元化考核評估促進項目實施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海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福祥)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