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代表委員熱議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http://m.10keji.com2020年05月25日 09:40教育裝備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然而,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及教育時,依然語氣堅定地表示,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特殊時期,教育依然要向公平和質量穩步邁進。公平和質量為何如此重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又應從哪些方面入手,需要哪些保障?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謀劃的教育篇章,心系教育事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展開熱議。
“公平與質量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大問題”
“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里關于教育的問題總是從‘公平與質量’開始論述的。這說明,公平與質量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大問題。”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沒有公平作為基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質量;沒有高水平的質量,也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公平。”
“實際上,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也是多年來我國教育工作持續推進的兩大戰略任務。”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說,“這符合我國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作為一名來自西部民族地區的基層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一中副校長賀穎春對公平發展和提高質量感觸頗深。肅南縣山高路遠,發展教育困難重重。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幫扶力度,肅南縣從高校招聘一大批優秀人才充實到縣城和鄉鎮的各個學校,為當地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活力和生機,教學質量也獲得大幅提升。
“縣城學校外流生源逐漸回流,社會對縣辦學校的滿意度日益提高。不僅學生受益,家庭也受益,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賀穎春說。
多年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但代表委員們也表示,不可回避的是,公平、質量依然是我國教育的最大痛點之一,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學區房高燒不退,課外補習機構收費越來越高昂,應試教育難以根治……究其原因,均指向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以及分布不均衡。”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說,“這些都折射出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期盼。”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說:“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強調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面對問題各個擊破,持之以恒穩步前進
教育事業是個系統工程,發展涉及方方面面,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負責人,30多年前她剛參加工作時,一塊舊黑板、拼湊的課桌椅、破舊的教室就是學校的全部。如今,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支月英也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依然堅守鄉村的她,一直在思考:“最漂亮的房子里面,誰來教?”
沒有一支強大的鄉村教師隊伍,鄉村教育質量就難言真正提高。支月英認為,在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方面,依然要下大力氣,出真招,“在收入待遇、職稱評定、編制等方面,應讓更多農村教師享受政策優惠”。
周洪宇同樣認為,推進教育公平的抓手應該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管是促進教育公平還是提升教育質量,都要靠教師來實現。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特別是要在農村繼續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和公費師范生制度,完善大中小學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這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關鍵之舉。”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說,“發展高質量教育,讓鄉村也能培養出金鳳凰,讓城市鄉村的孩子都能實現人生理想,將有力促進教育公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高職進一步擴招200萬人。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和社會考生進入高等院校的大門,接受職業教育,獲得提升技能進而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教育公平的腳步更加鏗鏘。
同時,高職擴招也將成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契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委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認為,高職擴招要更好地對接企業實際需求和產業結構、技術結構、人才結構變化的趨勢,擴大招生選擇范圍。同時嚴格辦學標準,著力支持改善辦學條件,帶動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認為,高校的招生規模每年都在擴大,完全可以做到在不影響其他地區招生的情況下,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讓高等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張改變命運、去往光明未來的“通行證”。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要充分釋放基層活力,改變“一刀切”的教育治理方式,賦予基層更多探索空間,更加精準地實現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資質孩子的差異化發展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適合的教育。
采訪中,代表委員們都表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是我國現階段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大方向,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應該有信心、有定力,瞄準問題,各個擊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穩步前進。
持續政策激勵,加強制度保障
公平、質量,是教育永恒的話題,是教育人不懈的追求,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哪些保障?
在5月22日的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財政部部長劉昆明確表示,脫貧攻堅、義務教育等方面的重點支出只增不減。“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必須在強化教育投入、確保落實4%目標上下功夫。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顯然,教育作為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領域,是國家在安排今年財政支出時予以重點保障的基本民生事項。”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說。
回望多年的職教生涯,許玲深感政策導向的激勵作用。推進校企合作、實施雙高計劃、1+X證書制度……每一次重大政策的推出,都會釋放充足紅利,推進職教發展。而每一次政策紅利,都會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來北京參加兩會之前,許玲剛在廣東省中職升本3+X考核中的技能科目統考中擔任主考官,看到學生們在汽車發動機邊緊張地思索操作、在智能空調主機上快速地計算檢修,她感慨萬千。“這些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中職畢業生不論是升學還是就業,渠道都暢通了不少。這些孩子一定會成長為高技術技能人才。”許玲表示,當前職業教育在投入水平、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和校企合作條件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區域不均衡現象,需要政策持之以恒地支持、引導,給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
作為民辦教育的代表,秦和對制度保障有著很高期待。“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的公益屬性強,辦學目標和價值訴求與公辦高校接近。我希望國家盡快明晰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學校的界定標準,從制度上設置保障非營利性學校辦學的‘防火墻’。”秦和說。賀穎春也認為,要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斷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逐步建立依法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這幾年,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善竑經歷了數次國家督導評估,親身感受到教育督導工作對安徽教育事業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2017年,安徽提前3年完成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的國家督導評估認定,這一過程中,教育督導工作推動作用巨大。”楊善竑說,要強化教育督導工作,完善教育督導機制,構建多部門聯手、跨部門協作、上下級聯動,切實發揮督導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